关键词:负电压,电荷泵,反极性Buck-Boost
在电路设计中,经常碰到需要负电压的场景,比如运放电路。什么负电压?产生负电压的原理是什么?在本期通用电路抄作业中,将会一一解答,并且还设计了两款负电压电路,方便大家使用。

什么是负电压?
我们都知道,电压是衡量两点之间电势差的物理量。当某一点的电压是“+5V”或“-5V”时,必须明确这是相对于哪个参考点来说的。这个参考点通常被称为“地”或“0V”。“地”可以是一个公共接地点、电源的负极、也可以是电路中选择的任意一点作为参考基准。

如果一个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位更低,那么这个点的电压就是负的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一节标准的1.5V电池。如果我们定义电池的负极为参考点(0V),那么正极相对于负极就是+1.5V。如果我们定义电池的正极为参考点(0V),那么负极相对于正极就是-1.5V了。
电池电压本身没有变,两极之间始终是1.5V的电位差,但我们选择的参考点能决定每个点的电压是正,还是负。
负电压的应用场景
在许多应用场景中,都需要使用到负电压。比如:
第一种放大器电路,信号调理模块、传感器接口电路等运放电路,或者在一些精密仪器、数据采集系统、医疗设备中的生物电信号处理,运算放大器需要有对称的正负电源,确保信号能在零电平上下波动,实现高精度放大或滤波。
第二种通信系统,比如RS-232接口使用 -3V~-15V 表示逻辑“1”,+3V~+15V表示逻辑“0”,这样正负电压差会远大于噪声干扰,增加了长距离传输时抗干扰能力。
第三种音频设备,高保真功放、音响系统中常见的B类音频放大器,需要正负电源驱动输出级晶体管,消除交越失真。
第四种航空航天设备,飞行器舵机控制器、传感器模块中的驱动执行机构或处理传感器信号时需负电压供电,确保系统抗干扰能力。
第五种测量仪器中,如示波器、信号发生器、频谱仪中,是用负电压为模拟前端(AFE)和高精度ADC提供双极性电源,保证信号的动态范围和线性度。
此外,还有显示设备、医疗设备,功率电子器件驱动等,也需要负电压。
负电压是如何产生的?
负电压产生的本质是通过储能元件,电容或电感,改变参考点的电位。核心原理有两种:
- 利用电容电压极性翻转特性,将正电压“搬移”为负电压,也就是电荷泵原理。
2)通过开关控制电感电流方向,实现电压极性反转,也就是反极性Buck-Boost拓扑。
我们先来看第一种,负压电荷泵的电路模型:

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,当Vin为高电平Vh时,T1测试点的电压VT1是GND,Vin为电容C1充电,使C1左右两端的左右两端的电压差Vh。充电电流通过D1到达GND,同时也会使C2储存一些电荷。当Vin为低电平时,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会突变,所以对于电容C1来说,左右两端的电压差仍是Vh,左侧变为低电平以后,右侧VT1就变为了-Vh。此时,输出电流的方向是从Vo到T1,忽略D2上的压降,Vo的值将会介于0V与-Vh之间,实现了负压输出,并且受Vin频率与有效值影响。
上述分析中忽略了二极管的压降,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小二极管的压降的影响,可以选用压降较低的肖特基二极管。
从上面的原理不难看出,电荷泵的输出电压是依赖输出电容所储存的能量的,所以电荷泵电路一般不用于大电流电路,一般用于DC/DC转换器辅助电压输出。
第二种,反极性Buck-Boost拓扑方式。
基础的DCDC拓扑电路有Buck、Boost、Buck-Boost。一般我们将可以生成负压的基本拓扑叫做反极性Buck-Boost。
在反极性Buck-Boost电路中,电源控制器通过控制mos管的G极电压来实现对开关管的通断。

当mos管Q1闭合导通时,电感L接到电源两端,此时的输入电压Vin,对电感进行充电,电感的电流逐渐上升。
由于导通瞬态时di/dt比较大,这个过程主要由Cin为电感供电,此时Q1相当于短路,电感L两端的电压为Vin,二极管D1截止,此时Cout放电位RL提供能力,所以Vout是负值是负的。
当Q1关断时,Vin给Cin电容充电。而由于电感的电流不能突变,流向不变,所以此时电感给电容Cout充电,同时也为负载RL进行供电。
电流的流向为:L1下端→负载电阻→肖特基二极管→L1上端。
RL的下端是GND,也就是说电压为0V,RL的电流方向为从下往上,根据电流的流向RL的上端电压Vout比其下端更低,所以输出Vout仍然是一个负值。
由此,通过不断控制Q1的开与关,可以让Vout持续为负电压。
负电压电路实测
介绍过两种最基本的负电压电路原理,我们就设计2个负电压电路。
首先是经典的电荷泵方案,这里我们采用TI的TPS60403电荷泵电压反相器芯片。这种集成式芯片的好处是电压精度高、纹波小的同时,体积也比较小。这类芯片除了TPS60403,还有很多,像TI的另外一款芯片LM27762,以及ADI的LTC3265、MAX1673 等等。
TPS60403是通过内部开关周期翻转外部电容器连接实现电压反转,而且不需要电感器。可以使支持 1.6V 至 5.5V 宽输入范围,兼容锂离子/镍氢/碱性电池或3.3V/5V稳压电源。最大输出电流 60mA,典型转换效率 >90%,固定250kHz 开关频率,降低噪声设计复杂度,仅需 3个1μF外部电容器(推荐X5R/X7R陶瓷电容)就可构建完整逆变电路。
这是焊接好的pcb,设置输入电源为+5V,我们测量一下其输出电压,可以测得的输出电压为-5V。

第二个实验的主角是经典的DCDC转换器,TPS5430。TPS5430本质是降压型DC-DC转换器,但通过反向升降压拓扑可以实现负电压输出。只需要对其电路接地端进行调整即可:原GND引脚改为负压输出端(-Vout),原VOUT引脚接地。

工作过程:
开关导通期:输入电压(Vin)对电感充磁,电流线性上升(负载由输出电容供电)。
开关关断期:电感极性反转,通过二极管向负载和电容释放能量,形成负压。
这是焊接好的pcb,因为TPS5430是降压型DC-DC转换器,所以使用时要求输入电压的绝对值大于输出电压的绝对值,所以我们设置输入电源为+5.5V,我们测量一下其输出电压,可以测得的输出电压为-5V。

通过以上讲解,相信大家对负电压电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,以上两个电路经过验证,可以直接放心使用。
小编的话:
了解负电压是设计负电压电路的前提。一个好的负电压设计可以增强信号处理能力、扩展动态范围、提高系统稳定性。同时,好的设计可以保护电路元件、降低干扰影响、降低功耗、提高电源利用率。此外,良好的负电压设计可以满足多种应用场景对负电压的不同需求,便于系统扩展和升级,提升系统的兼容性和灵活性。通过这个视频,您对负电压是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?您对负电压的设计和应用有哪些经验或疑问?欢迎留言,和DigiKey的朋友们一起分享交流!
******
如有任何问题,欢迎联系得捷电子DigiKey客服团队。
中国(人民币)客服
- 400-920-1199
- service.sh@digikey.com
- QQ在线实时咨询 |QQ号:4009201199
中国(美金)/ 香港客服
- 400-882-4440
- 8523104-0500
- china.support@digikey.com

到微信搜寻“digikey”或“得捷电子”
关注我们官方微信
并登记成会员,
每周接收工程师秘技,
赚积分、换礼品、享福利